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荣鑫  时间:2024-02-05 22:36  浏览:

     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说明我们党深刻把握了党理论创新的科学规律,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博采人类文明之长、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更深刻展示我们党赓续人类文明命脉、推进文明创新的使命担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人类文明史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我们要从全局高度、战略维度和历史厚度中总体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深远历史性意义。

      真正地确立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一百余年前不少国人认识到技术不如人、制度不如人,认为根子在文化不如人。不少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丧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以致有钱玄同等人提出废灭汉字等狂热主张。这种文化态度并未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终结,甚至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西方文化差异被放大,盲目崇拜西方所谓“蓝色文明”、贬低甚至否定东方传统的社会思潮一度甚嚣尘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列构成“四个自信”,并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来源之一,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第二个结合”,将其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在党的理论中彻底改变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旧态度、旧看法,一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真正被确立起来。在社会层面,从中央到地方,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社会上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也日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为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道路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活的灵魂。成立一百余年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党的理论创新。我们党用创新理论来指导实践,取得了实践上的巨大成就。

      实事求是地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存在一些现实难题。比如,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深、理解不够;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结合得还很不紧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难根源在于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乃至思维方式、国际视野上具有诸多契合之处。“第二个结合”将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文化根基,将为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广泛地同大众生活的紧密结合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基础。“第二个结合”还将增进马克思主义在大众生活中的文化适应性,更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渗透到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日常生活当中,让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找寻到更加契合时代、更加符合实际的有效途径。

      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才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助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视野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道路就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作为“结合”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制度和道路上与其他主义相区别,而且结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让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制度上的创新。

      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将书写中华文明的现代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是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古为今用,坚持推陈出新,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

      我国一向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坚持做到“第二个结合”,将实现马克思主义这一西方文明的重要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文明“根脉”的有机结合,实现东西方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深度融合,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我们党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说明我们党深刻把握了党理论创新的科学规律,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博采人类文明之长、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更深刻展示我们党赓续人类文明命脉、推进文明创新的使命担当。

      坚持做到“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将深刻改变中国近代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观、马克思主义观、社会主义观乃至人类文明观,具有深远的“思想解放”意义,将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观、文明观有思想再启蒙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文明开化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

      (作者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系中央团校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研专项“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荣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